上世纪80年代那十年,时间的指针还运行在东西方两大阵营并存的冷战时期,前苏联及华沙条约组织还在。在SMT学校,无论意大利人、还是来自其他几个国家的进修生,凡是对东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有一定意识的人,都认为中国人杨(老杨大哥)和李(我)来自东方阵营国家。
前文已介绍,为我们讲授“纺织厂建厂学”课程的是位老教授,名叫马萨拉尼。他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 至 1918年11月11日)之前。老教授幼年期间经历了一战,成年后又经历了二战(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是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先生。
马萨拉尼教授在讲课中提到西欧三大国德法意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我记得他的主要理由是当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资产的20~30%属于国有资产,按照西方标准,这样的国家就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关于二战后欧洲各国的一些共同经历(欧共体的历史)以及意大利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历史,作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老教授做了以下一些介绍。
首先,从整个西欧的宏观角度看:在二战结束后几年的时代百废待兴,从政治上看美国意图控制西欧。战后欧洲开始反思,西欧国家意识到必须联合,而法德两国冰释前嫌为建立某种联盟提供了可能性。
因为美国的原因,欧洲的联合不可能从政治上,只能从经济上开始。那时世界还处于机械化大生产的工业时代,钢铁产业是重工业支柱,其重要指标就是煤和铁的产量和供应量。从自然禀赋看,德国鲁尔地区(Ruhr)富产优质褐煤,而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Alsace-Lorraine)产铁矿石,两者结合是最合适的。
同时西欧国家也考虑到,为了避美国之嫌,原子能之类的机密行业先不碰,而轻工业又没有必要联合,因此各国意见逐渐明晰一致为钢煤联合。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欧洲钢煤联营计划(舒曼计划)。1951年通过《巴黎条约》成立欧洲钢煤联盟(European Steel and Coal community),缔约国有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简称“西欧六国”)。条约规定成员国不需要缴纳关税就可以获得铁矿石和焦炭、生铁等生产原料。
马萨拉尼教授说欧洲钢煤联盟就是欧共体的前身。历史沿革是:1957年西欧六国在意大利罗马签订了《罗马条约》,1958年依据此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1965年法德意大荷比卢6国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钢煤联盟、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者合并为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英语简称EC、汉语简称欧共体。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至于说欧盟,马萨拉尼老教授给我们讲课时,还没形成呢。
1993年欧共体(EC)缔约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Treaty of Maastricht)》欧共体易名为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汉语简称“欧盟”。芬兰、奥地利和瑞典作为新增成员国于1995年1月1日加入欧盟。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综上,可见欧共体和欧盟都与最初的欧洲钢煤联盟有历史渊源。
关于意大利国有经济成分的历史脉络,老教授也做了介绍:二战初期为了集中全国力量,全力以赴进行战争,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接管了大批私营企业和银行。战后意大利新政府除接管了前政府的国有企业外,还将铁路公司、航空公司、石油公司、电信和邮政公司全部收归国有。
1956年,意大利成立国家参与部(Ministero per la Participazione Nazionale),负责管理国有和私有混合股份公司中的国有股,决定国家控股公司的发展趋势,任免国家控股公司的领导人。
老教授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国有化不再是战争或经济危机期间的一种应急措施,而成为国家直接控制和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他还具体介绍了意大利三大国有企业伊力集团(IRI)、埃尼集团(ENI),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te nazionale per lenergia elettrica)及其他国有企业的情况,以及这一些企业的业务领域。
伊力集团 (IRI)取名原意为“意大利产业复兴署(Istituto per la Ricostruzione Industriale)”,原为一战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设立的一个临时机构,后由于私人资本积累之困境很难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1933年意大利经济萧条时期为挽救意大利银行业,墨索里尼政府通过立法使IRI变为一个超大型国有公司集团,行业涉及金融、交通、通讯、冶金、电力、机械、农业及不动产等多领域。
埃尼集团(ENI),原意是国家碳化氢公司(Ente Nazionale Idrocarburi),成立于1953年。该集团是意大利石油开采和炼油的主要企业,保证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同时该公司还在必要情况下,阶段性持股一些私营企业的股份,有时甚至是控股。后面将举例说明。
意大利电力工业早期主要由私营企业经营,后根据“公共电业国有法(Legge statale sullelettricità pubblica)”,政府接管了全国的私营电力公司,并于1962年组建了国有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全名Ente nazionale per lenergia elettrica。该公司对发、输、配电采用垂直一体化管理体制,是意大利最大的发电供电商。
前文第四篇曾提到,有一次戏鸟儿焦带我们参观他的老东家,波城的自动络筒机制造厂SAVIO公司。SAVIO公司成立于1911年,由Marcello Savio先生作为第一代创业者建立。1945年由其子Luciano Savio接替其父经营,在他的领导下,SAVIO公司开始研发自己设计的纺织机械并将其产品推向市场。1963年SAVIO公司开发了其第一代自动络筒机【1】RSA。1976年SAVIO公司维奥被意大利埃尼集团(ENI)收购。在1983年的米兰ITMA展上,SAVIO公司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RAS 15 C/I,这是世界市场上第一代细络联络筒机(link winder)。1987年又推出更先进的自动络筒机ESPERO在ITMA巴黎展上亮相。由于其多功能性、可靠性、简单性和操作经济性,取得巨大成功。这是截至我们那年参观SAVIO公司之前该公司的历史沿革概要【2】。
我清楚记得,在那次参观时,SAVIO公司了介绍该公司的一段特殊历史。说上世纪70年代,与其他两家欧洲自动络筒机制造公司,即德国的Schlafhost和瑞士的Rieter公司“同命运”,在同一时期,SAVIO公司也遭遇到日本村田公司(Murata)发起的一次近乎毁灭性的商战。
我亲眼所见的实事之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洲人提到日本人都很神经质。他们都以为日本人的技术模仿能力太强,很多人怀疑在各种工业品展会上,手举照相机到处拍照的日本人,通过照片,就能把“欧洲老憨”研究多年开发出来的技术偷走。我听了老欧洲人这种观点,感觉很可笑,仅仅拍些照片就能偷走技术也太简单了吧!我认为日本纺织企业很可能先是采购欧洲机器,进行拆解研究,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再研发”的新产品。而不是简单的抄袭,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子毕竟比站在地面上摘果子容易。
关于日本村田公司(Murata)发起的商战,SAVIO公司接待我们的经理是这样讲述的:日本人悄悄研究欧洲三家公司的自动络筒机的先进的技术。在透彻研究了三家的技术优势后,日本人当然不简单照抄,而是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独特技术,同时通过极大精简机械结构,研制出了性能可完全比拼欧洲机型,而成本大幅度降低,价格竞争优势巨大的村田自动络筒机,一时间攻城掠地抢夺了三家欧洲公司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另外,这位SAVIO公司经理在讲解中甚至还提到了日本军人在二战中的疯狂表现,包括日本空军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攻击(Attacco suicida),以及日本军人的hara-kiri (切腹自杀—“腹切”二字的训读はらきり)。记得他面带复杂表情说道“che orribile sono i giaponese(日本人太可怕了)!!”。我感觉其人此言一语双关,举例日本武士切腹自杀,实为敬畏日本企业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的凶猛表现。
他继续介绍说“在村田公司极端商战的强力冲击之下,当时的私营SAVIO公司已濒临倒闭边缘,而德国Schlafhost和瑞士Rieter公司处境略好但是苟延残喘。而对于意大利政府来说,假如SAVIO公司倒闭,会意味着意大利失去一个优秀的纺织设备制造企业,同时也会意味着许多企业员工失业,进而造成波城的社会问题。就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在1976年国有ENI集团出手营救,收购了私营SAVIO公司。在收购后ENI针对当时该公司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番治理,提拔了一批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干部,研制了自动化程度更高,结构更为简化成本更低的优秀新机型(先后推出机型RAS 15 C/I和ESPERO),使得该企业得以起死回生。SAVIO公司变身国有企业后不单单是重生,而且除了制造自动络筒机,还通过兼并成为精毛纺设备和部分化纤设备的制造企业。”
不过SAVIO公司人士还介绍说,在意大利也有相反的情况,国有公司集团收购私营公司并经营一段时间后,很可能在适当时机将其并购的某些产业卖给私营企业。清晰记得他说过“很可能未来有一天,SAVIO公司又会被ENI集团出售,变回私营企业。
果然,根据该公司网页介绍:在1993年SAVIO公司被埃尼集团(ENI)移交给一家由投资者和经理人组成的私人集团。在一个积极进取和足智多谋的管理团队的手中,SAVIO公司巩固了其在市场上的地位,并在中国和印度建立了第一批制造合资企业,以便在未来的主要纺织市场中获得优势。我有意在SMT学校教室的摆拍照片,从左至右印度的维耐、安哥拉的恩内斯特,埃塞俄比亚的奈古西和我。那台设备正是SAVIO的RAS 15 C/I型自动络筒机。记得这张摆拍照是戏鸟儿焦拍摄的,拍的实在太潦草,最可笑的是左侧印度三哥维耐露出的半张侧脸。[大笑]
当年,我对所谓意大利人自称自己为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意大利国有企业的作用的理解是:
国有企业的首要作用一是保证国家命脉行业的有序运行,故此,国有企业掌握国家命脉的一些基础产业(能源、交通、通讯等)。
国有企业的第二个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在某些非国家命脉行业的,涉及民生及本土技术优势的私营企业遭遇困难时,国有公司能起到国家救助作用。可以把意大利国有企业比喻为一座长江边的大型水库,在洪水期间用于分洪蓄水,在干旱季节则又能够适用于泄水抗旱。
但意大利一般人都认为私营经济更加有活力,所以国有企业的救助行为是一时的,而非永久的。正如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伤愈后,还是要放归大自然。
我曾在课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专门请教马萨拉尼教授,我首先跟他讲“在中国,我们大家都认为西方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我们中国才是社会主义国家。怎么到您这里,有些西方国家被您说成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呢?如果德法意三国都算社会主义国家,那中国算什么性质的国家呢?” 老教授仔细聆听我的提问后,思考了片刻跟我解释说“中国以及东方阵营的其他几个国家,也就是我们从始至终说的‘铁幕(Cortina di ferro=Iron Curtain)另一侧的国家’在我们的语境中,属于阵营国家。”
老教授还给我解释说“除了中国,国家还包括苏联、北朝鲜、越南、古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因为那时瓦文萨(Lech Walesa)领导的团结工会运动(Movement of Solidarity Labor Union),波兰已脱离的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当时已不算阵营国家。而法国、意大利、德国这些国民经济中国有资产成分比重占到20-30%,并且一直存在社会党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国家,被西欧人“自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为前一篇文章画过一张插图——马萨拉尼老教授讲课时的样子。但后来再看,头和身体的比例有问题,头画大了点。我又重新画了一幅,自我感觉这幅画的更像他!
我在网页“知乎”上也看到过有人讨论东西方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差异,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阅。按照权威解释【3】,我国现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原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在西欧国家,工会的力量是强大的,有公共工会和企业工会之分。公共工会指的是全国总工会、或某个省,或某个城市的工会,公共工会只能组织其所辖区域内的专项罢工。比如说,我们曾遭遇全国铁路工人大罢工,这种罢工的影响区域大但时间不会太长。作为企业主,或企业投资人,比较头痛的是企业工会。
对于企业内部工会,马萨拉尼教授在“纺织厂建厂学”课程中做过特别说明,他的讲解说:在西欧建一个工厂,在职工总数这件事上一定要考虑相应的法律规定。以意大利为例,法律规定一个企业如果超过100人,就可以建立企业内工会。而有了企业内工会,职工就可借助企业内工会,依法在必要时找企业主谈判讨论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项——或增加工资,或减少劳动时间。或改善劳动条件等等。如果劳资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则工会可依法通过一定的流程组织罢工。如果少于100人,则企业职工只能参加地区公共工会,则企业主不必应对来自企业内部工会的麻烦。因此马萨拉尼教授的建议是:在筹建纺织生产企业时,尽量要使员工数少于100人。
在我们公寓边上,有个住户跟我挺熟悉,这家的男主人请我到他家喝过咖啡。他好像在波城公共工会工作,对相关的法律规定很熟悉。他还送给一个小册子《contratto colletivo nazionale di lavoro per gli addetti allindustria del legno,sughero ,mobile, arredamento e boschivi(木材、软木、家具、家具和林业工人的全国集体劳动合同)》,其中第一部分(PARTE PRIMA),讲的就是“工会的关系和权力(Rapporti e diritti sindacali)”。我问他“你这本小册子送我了你用什么?”他告诉我这本法规适用期是1983至1986年,有新的法规制定并施行了,老的就作废了。他还告诉我跟技术进步一样,法规也在变化。他举例说铁路蒸汽机车淘汰后,与其有关的法规也就没用了。
记得他讲过“所谓企业内工会依据法律流程组织罢工”,指的是企业工会负责人首先要到本地警察局通报“罢工计划”,得到批准后,按照批准后的计划进行罢工。假如不走法律程序,在企业主要求下,警察可以抓人。
现在回想起来,在设备自动化水平不高时,我国的纺织厂通常都是几千职工甚至上万人的大企业。如今,随着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包括纺织工业在内各个工业门类的企业,在相同生产规模条件下,如今企业职工人数比过去少多了,但感觉我国的企业的员工数依然相对较多。如想实行类似西欧的工会制度,看上去并非易事。
【1】自动络筒机的用途:将来自细纱机的管纱(纱的容量较小),重新卷绕成纱的容量较大的筒纱,同时在卷绕过程中去除纱线的杂质或疵点,从而提升后道工序的生产率。以棉纺厂为例,用以下图片做直观说明:左图是棉纺细纱机机器生产的小容量管纱;右图是自动络筒机将小容量管纱做成大容量筒纱。
退休人。 曾在北京上海山东辽宁居住。 先后从事纺织机械设计、国际贸易、石油合作项目工作。 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 业余美术和写好者及分享者。
Copyright © 2012-2020 安博官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10178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目录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西海二支工业南路 TEL:13928290078
电话:4008-327-669 邮箱:313932331@qq.com
微信扫一扫